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蒋向明
2018.03.21 17:28 来源:中外交流网 点击:2633次

2009年3月17日  中外交流网


  为了少数民族自治县的选题,我们是盯紧了来自各自治县的代表,一副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架势。因为采访行程颇为紧密,预约时间常有变动,和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蒋向明差点擦肩而过。蒋县长十分体谅,在事中也抽出空来。他迎面走来,就觉着他特乐呵,嘴角总是上翘的,我们也被感染得愉悦起来。


  记 者:其实我们对毛南族也不了解,您就先讲讲概况吧。


  蒋向明:毛南族有十万人,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人口四十万,其中的毛南族不到六万,是华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亦是少有的世居民族,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文字。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命名为族。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解放后,称为“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记 者:据资料说环江有丰富的矿藏,茂盛的森林,是不是说环江资源丰富呢,现在这些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呢?


  蒋向明:环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三面环江一面环山,尤如一个小岛。在其4572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有秀丽的山水,有肥沃的土地。资源是很丰富的,但还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改善人民的生活。客观原因主要有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人均资源量少,土地少。首先是交通,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德胜至环江、环江至大沙坡二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县乡公路改造至今已累计改造县乡公路367.75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39.35公里,全县新增四级砂路的行政村有39个,行政村通四级砂路率达88.6%,直接受益人口近15万人。人民出行有了很大改善,但和东部相比,还是低层次的交通状况。其次是土地少,环江是喀斯特地貌,又重峦叠嶂,耕地严重不足。当然,我们的有利方面也很多,制糖业和蚕丝是很出名的产业。我们是中国商蚕第一大基地县,主要为江浙一代的纺织加工提供原料。同时这也是我们的弱势:只在本地抽丝,是粗放式的经营。没有集约化也未形成产业链,比如后期的织绸、印染到服装加工这一系列都在外地。同时我们也有有色金属资源和煤炭,但门槛低,尚没有大产业带动。这些难题导致人民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记 者:听您这样说,那环江也是在国家的扶贫之列?


  蒋向明:那是肯定的,我们这种是典型的边,少,山,穷地区。其实扶贫的问题谈了很多年,但因贫困面太大,方式模式都还在探讨中。这其中有造血式,输血式。造血式主要就是给产业来带动经济,输血式就是国家给予财政支持。而这次会议上又提出一种叫“教育式扶贫”,这种就是以家族为单位,用20年时间培养出一个知识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这样一个大学生走出去就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当然,这些提议也是初级阶段尚待摸索。 


  记 者:是。毛南族应该也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吧? 


  蒋向明:其实毛南族和汉族的融合速度很快,同化得快。同时也存有些特色的,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重要的节日有“分龙节”,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另外“傩舞”也是特色民族舞蹈,它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民族崇尚的是道教,还盛行祖宗崇拜和图腾。我认为民族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宣扬和传承。


  我们觉得意犹未尽,鉴于两会期间时间短暂,希望以后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环江毛南这块未琢之玉。

返回列表
中外交流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0031
博乐虎提供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