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家权
2018.03.21 17:26 来源:中外交流网 点击:1842次

2009年3月17日  中外交流网


  罗城——在地图上一个毫不起眼的点,广西的一个贫困县城,刘三姐的故乡。


  罗城——它在山的里面,在群山的罗围之中。 


  罗城——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仫佬族,1950年代才确认的民族,1983年才成立的自治县,就在九万大山的边缘,大苗山的隔壁居住着。


  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广西罗城,据说风景优美更胜阳朔,那个地方是偏僻的,而偏僻在现代人的心中似乎已经与古老神秘结成了孪生。


  我们向往着!


  今年两会期间,我们有缘见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当家人吴家权。


  记 者:对于仫佬族,我们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吴家权: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晋代便有“僚人”的记载见于文献。清代才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以信奉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同时也通汉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记 者:网上说‘仫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如世外桃园’,您再帮我们描述一下罗城吧? 


  吴家权说:罗城很漂亮的,有小桂林之称,也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纯洁的地方。那里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特点是:石山雄峙,山峰如林,峰峦重叠,如剑排列,跌宕起伏,绵延伸展。我们正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将人文和自然景观结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业。比如有迷人的崖宜风光,从罗城向东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达著名的小长安——崖宜风光所在地。在10多公里长的武阳江上,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烟袅袅;江水清澈见底,水中嬉戏的鱼儿清晰可见;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变化无穷。整个武阳江10多公里长的风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适中、水质优良、河床坡降大小有变,很适宜开展游人乐而忘返的漂流旅游。除外还有神秘的百万“原始森林”,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参天。且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自然景观极其丰富优美、神秘莫测。还有许多自然和人文的景观不胜枚举,若能自己亲去感受一番一定令人心旷神怡,感叹不已。


  记 者:您提到人文景观,是不是罗城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呢?


  吴家权笑着说:我们罗城仫佬族虽然人不多,但不少名人都是从我们这儿走出去的。现在活跃在文坛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仫佬族著名作家潘琦,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著名作家鬼子,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得者、剧作家常剑钧。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就在这任县官,他在罗城百废待举时,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赴遥远的广西罗城为县令。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另外妇孺皆知的刘三姐也是来自我们罗城,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


  记 者:仫佬族有什么特色民俗风情?


  吴家权:我们节日较多,三年一次的“依饭”节是仫佬族最为隆重的,它也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这个节,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另外,我们世世代代流行着许多生动活泼的诗歌,都因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深受人们喜爱。


  记 者:您作为全国人大会议唯一的一位仫佬族代表,是从哪些方面为仫佬族人民说话的?


  吴家权:按照有关规定,每70万人口有一个代表,仫佬族人口在20万以下,我作为一个代表,从民族来说非常骄傲。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的关心,自己感觉非常光荣,更感觉肩负着重担。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仫佬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一是贫困面比较大,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滞后。我们请求给予仫佬族享受国务院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

返回列表
中外交流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0031
博乐虎提供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