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资讯交流文艺品评文化活动演出团体中外交流艺术团艺术家文化遗产社团组织中外交流书画院中外艺术团文坛往事文化时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资讯交流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018-03-23 16:18  |  来源:中外交流网  |  作者:admin  |  点击:18619 次
  

  中外交流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营养,使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当代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清晰的历史脉络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中国梦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与中国古人的社会理想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余年而从未中辍,是中华民族的 “根”与“魂”。其中蕴含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社会理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深沉追求。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生活憧憬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直绵延和流淌在历代先贤和民众的血液中,渗透着华夏儿女的美好理想和深沉追求。今天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是中华文明在凤凰涅槃中重生复兴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梦承接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命,与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精神信念一脉相承。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和国力衰弱,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魏源、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批仁人志士,怀抱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愿望,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担负起民族救亡和发展振兴的历史重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当年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伟大的人民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今天提出的中国梦,承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开辟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新阶段。既肩负时代的使命,也承载历史的责任,是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对中华民族几个世纪以来宏伟愿景的有力彰显。

 

  中国梦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宏大国际视野,是中华民族当代共同理想的理论升华和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新鲜经验,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成为鼓舞和指引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这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升华和当代表达,强化了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意志,引领着中华民族顺应时代潮流,大踏步地迈向辉煌的未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智慧宝库

 

  中国梦是由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决定和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是铸造民族魂魄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持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明,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和而不同”的世界观、“民惟邦本”的执政理念、“推己及人”的交往理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赋予中国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夯实了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国道路的文化之基和自信之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软实力,并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道路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12 >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