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道教是中国本土创立的宗教。春秋时期(约公元前六世纪),老子创立道家,战国以后又产生了神仙家,秦汉时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础上,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诸家思想,先后兴起方仙道、黄老道,经过长期发展,到东汉,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遣使赴天竺求经,史称“永平求法”,自此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开始广泛寻求精神信仰,自此佛教得到大兴起,但深受当时的玄学影响。由于儒家具有的包容性,加之道教、佛教吸收儒家思想以及相互的影响,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宗教信仰传统。
中国伊斯兰教起源于穆罕默德的叔父带领使团出使中国,并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怀圣寺。宋朝时期,中国穆斯林控制了出入口贸易,也在朝廷中逐渐有了影响力。著名的穆斯林有郑和、带领设计和修建汗八里(今为北京)的也黑迭儿丁等。明朝时期,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后代在语言、姓名及习俗方面融入了中国社会, 同时南京也成为了重要的伊斯兰教学习中心。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唐代时景教传入,到元、明,天主教传入中国,伴随天主教传入的还有西方科技,这些宗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儒家社会而本土化,到清代,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间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国活动,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先后在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开办了一些教育、医疗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