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 中外交流网
可贵的机会,如此直接地接触地道的韩国文化人,紧张再所难免。见到朴社长,第一印象是精神利索,比想象中年轻帅气,是韩国型的“帅哥”,且握手有力。
朴社长很用心,感觉得出是有认真准备过的。我不是总能听懂他稍显蹩脚的普通话,偶尔要靠文字来沟通,也别有一番意思。
一位长年生活在异地他乡的人,能如此执著地保有自己的信仰,这里面的精神坚韧是相当难得的。
不得不说:我被惊讶了,我被感染了,我被触动了!我以为我见到的会是印象中韩国式的儒雅,客气的文化人。大大出乎意料的是,这是一位执著的,甚至谈到儒教传统略带激动的“儒生”。我想人总是得有点精神的吧,而他的精神是那么坚定实在!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门信仰叫“儒家信仰”,有一本经文叫“孔门经”。对朴社长来说,它就是基督徒的“圣经”,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是佛教徒的“金刚经”。我领教了一种不需要“学习”的信仰,这种信仰贯穿于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它是与生俱来的习惯;它是流淌于血液中的先天性的;它是祖辈世代相传的;它是不需要问因果的。
长达一个来小时围绕儒教种种,朴社长让气氛充满轻松的因子,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开启了我许多从前所不曾触碰的角度。原本我是不理解不明白韩国人诸多的“行为模式”,甚至觉得那是多余是做作,但通过他张弛有力的描述,我能置身于那环境那背景中去感受,能认真去体会在他的国度因孔门而建立起来的“秩序”。我想这种形式上的尊崇它的功用它的地位不可小觑,这是不是多少可以解释韩国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呢。他对出身对祖先甚至对地域的优越感和惊人的坚持,也是我不曾见识过的。我觉得这不是我这一代中国人能从骨子里认知的,但我选择尊重,因为我感到它在韩国土地上的价值和重要性。
提及现代男女关系,社长亦有不少别致的观点,让我明白了“男女有别,但尊重同在”。尤其让我深刻的是“女人吃的少所以给她小碗,这就是尊重,你要给她大碗她也吃不了,她吃得了给她多大碗都成”,真有趣!我想这是换位思考的尊重吧。还有“虽然吃饭时是按父亲,长子再母亲的顺序,尽管家务都是妻子在承担,但金钱都是女性在掌管”。是啊,谁又能说这种尊重的程度弱呢,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吧。这种近千年的“规矩”也是维持韩国社会齿轮有序运转的潜在力量吧。
当然,他虽然对传统有着十分的尊敬和坚持,但并不意味着在工作上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版,他在谈话中偶尔显现的对工作的在意和对现代有些问题的观点,让我感到了他并非不知变通的,比如,他说他也允许接受西方教育的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只是不需要打扰到韩国的本有秩序。这是韩国人的两个形象吧,对待工作和对待生活。我想这两种精神的相互融合和轮回,正是使得韩国经济得到快速起飞的重要原因吧。
这只是一个初次见面的记者对社长的印象以及对谈话的一点浅薄感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交流,中韩之间也能有更多交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