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 中外交流网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闲暇时光邀上三五好友,品一壶清茶,无疑是一种享受,茶艺馆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已是随处可见,“茶艺师”这个职业也正式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茶艺师因为他的非主流和安静气质,似乎显得有些神秘——
转过一道屏风,穿过一间摆放着漆木桌椅的大厅,茶艺师李享林正静坐在一套有天窗的包厢内沏茶,虽是初次见面,她却毫不拘泥,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脸上始终保持着盈盈微笑,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年仅25岁来自江西小镇的姑娘,正是这座规模2000余平方米茶艺馆的经理兼茶艺师。
用心做事获老板赏识
身为家中的“大姐”,19岁时李享林毅然决定放弃求学,只身到福州谋职,为家中“分忧”。一天,李享林路过一家茶艺馆,隔着窗户,她看见里面的服务员穿着漂亮的旗袍,正动作优雅地为客人表演茶艺,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李享林:“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旗袍,要是每天都能穿着旗袍那得多幸福啊!”,就这样,命运之手将她推进了茶艺馆中,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李享林简单直白地告诉老板,自己“也要穿旗袍”,看着这个愣头愣脑但眼神异常坚定的女孩,老板答应了将她留下来,不过要试用一段时间。
在试用期间,老板发现,这个新来的小镇姑娘虽然没有很高的天赋,但她却是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并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岗位,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李享林如愿地当上了茶艺师,在老板的帮助下,她接受了专业的茶艺训练,并有机会参加了国家级的茶艺比赛得到优秀奖,不仅开阔了眼界,更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下宝贵的经验,“福州那位老板就像是启蒙老师一样,把我领进门,给了我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有目标才有“奔头儿”
一个青春少女轻舒玉腕,一曲春水潺潺、月色溶溶古筝声自身后飘来,聚三五老友,品一杯清茶,此等佳境怎能不令人陶醉忘返。李享林告诉记者,一名优秀的茶艺师不仅对茶有感性理解,同时,还需对其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要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随着业务不断扩大,李享林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李享林开始给自己制订目标,利用业余时间学古筝,读史书,上电大,“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奔头儿嘛!”她笑着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率非常高,但是,李享林从迈进福州茶艺馆大门的那天起,6年来,始终怀着一颗努力奋进的心,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到了茶楼经理的位置,她凭借的就是一股“不断向目标靠近”的闯劲儿,她的经历对于所有“北漂一族”来说,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闪光之处。
多才多艺赢得赞誉
2006年,李享林一路北上来到北京,她坦言,初到北京那段日子令她备受“煎熬”,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没有亲人朋友,所有的工作全部要从零开始,细心的她还发现,北方人与南方人在饮茶习惯方面差异很大,南方人把到茶楼小坐当成生活的一种消遣,独自饮上三五杯清茶,图得是个清闲自在,而到了北京,来茶楼的客人大多是呼朋引伴,大家热热闹闹的围坐一团,评古说今,高谈阔论。
了解这些之后,李享林开始认真研读有关茶文化的书籍,在为客人沏茶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名人典故娓娓道来,时而,她还会弹起古筝,带领客人一起走进意境悠扬的茶世界中,得到了客人的高度赞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业务扎实、办事得体的李享林很快被提拔为茶艺馆经理。这是李享林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可她说,当经理是好事儿,但是下一步怎么把工作做好?如何为茶艺馆争取更多的利益?怎样做好员工培训,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经理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琐碎,想要做好必须用心。”如今,茶艺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李享林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当个出色的女经理!
6年来,从不谙世事的女孩到独当一面的经理,李享林笑着说,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是她唯一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