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中外交流网
新疆伊宁县的麦里开木身高不足一米,先天残疾,曾梦想好好读书,梦想考上大学,梦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料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所有的梦。
麦里开木曾绝望过颓废过,但她最终通过编织毛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自己当上了老板,还培养出了60多位贫困学徒,其中有多名残疾人。
忙碌的冬天
2012年末,新疆伊宁县的天气格外寒冷,记者踏着厚厚的积雪前往吐鲁番于孜乡采访。该村的农牧民大都处于农闲状态,周围没有夏日的喧嚣,显得非常安静。
一处居民房内不时传来机器碰撞的声音,打破了周边的宁静,这里并没有因为冬天而闲下来。
推开房门,记者看到麦里开木正带着两名学徒编织毛衣,屋内非常拥挤,一张床,一张书桌,三台机器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最高的机器有1米5,麦里开木的身高不足一米,只能踩在椅子上操作。由于双腿残疾,爬上椅子很费劲,必须依靠拐杖的支撑才能完成,但她手上的动作非常熟练,教导徒弟也很细心。
靠近床边的一台缝纫机有一米高,必须依靠脚的踩踏才能实现运转。站在地上操作,麦里开木的身高不够;坐上椅子,她的腿又不够长。但这些并没有难倒她,用拐杖代替长腿,还是顺利地织起了毛衣。
屋里三台机器的功能各有不同,年轻的小徒弟负责编织衣袖,年龄大些的徒弟负责编织衣身,麦里开木则用另一台机器将衣身和袖子缝合,一件毛衣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缝制完成。
两位徒弟的技术还不熟练,麦里开木需要穿梭在三台机器之间,不时对她们进行指导。屋内的墙上悬挂着各式毛衣,书桌上堆放着半成品。麦里开木爬上书桌整理着毛衣,骄傲地告诉记者:“我还有一家店在别处,由徒弟看管,每天都很忙碌。”
高考梦破碎
麦里开木今年42岁,跟记者聊天时一直乐呵呵的,但回忆起往事还是不免伤心。1970年,麦里开木出生后被诊断患有先天性“侏儒症”,两腿还残疾,不能直立行走。父母为了治好女儿遍访名医,但还是无果而终。
“小时候,因为家人细心呵护,并没有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麦里开木的自尊心很强,5岁开始上学的时候,她就发誓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把上大学当成了唯一的梦想。
因为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每天早晨,由弟弟艾孜木江推着她去上学,所以他们比常人要早起床1个小时。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她非常关心,麦里开木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她的成绩一直排在班上第一名,获得的奖状无数,挂满了家里的墙壁。
直到高三下半学期,她都认为自己能够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所以一直在努力备考。
“1989年5月22日,这天太让人难忘,太让人伤心。”麦里开木说,全家人包括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她很优秀,完全可以参加高考。但这天学校突然给她下发一张通知,因为她的身体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所以不能参加高考。“那天就像一场噩梦,我完全绝望了,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愤怒之后把墙上所有的奖状都烧掉了。”麦里开木说。
因为不能参加高考,麦里开木失去了梦想,对生活再没有了指望。
编织勤奋人生
梦想破灭,袖珍女孩的坎坷人生没有了方向,麦里开木放弃了自己,但父母并没有放弃她。一直努力给她联系高考,但最终不能如愿。为了让她恢复良好的心态,父亲安排她到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
一年后,麦里开木走出了阴影,依靠刺绣打发时日,后来她慢慢发现,专心编织毛衣可以让自己不成为家庭的负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梦想。1996年,麦里开木到一家裁缝店正式学习编织毛衣,学业完成后,自己买了机器进行编织,第一个月就挣了500块钱。
“500块钱挣得不容易,对于现在来说很少,但我毕竟可以养活自己了。”随后麦里开木向银行贷款买了更加专业的缝纫机,不断钻研缝纫技术,慢慢积累经验和财富。
自己富裕了,她不忘乡邻,麦里开木开始培训贫困学徒,到现在已经带出了60多位学徒。
“其中有四名身体残疾,出师的徒弟大都开了自己的门店,有的赚了很多钱。”麦里开木每天都可以接到徒弟的问候电话,她的事迹不仅感染了身残志坚的徒弟,还感染了周边的群众。很多人慕名而来,专门批发她编织的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