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地方要闻连接友城招商引资港澳台资讯一带一路城市风采区县动态城市联盟地方新政中国开发区专题:浙江交通专题:改革开放40周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地方要闻
武汉:重启“熟悉的生活”还有多远
2020-04-13 14:38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admin  |  点击:13139 次
  

  “即便疫情结束,也没办法回到从前了”


  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至亲的人,很难走出疫情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说起自己熟悉的伯父一家,田牧依很难受,“他们家四人感染,两人去世。即便疫情结束,也没办法回到从前了”。


  伯父家有一儿一女,女儿与13岁的外孙女娇娇,跟他们老两口一起生活。一月下旬,女儿感染新冠,在家中去世。伯父、伯母和娇娇,也被传染上了。


  当时武汉医疗资源特别紧张,一度求医无门。还好有亲戚帮忙在微博发帖求助,引发关注,三人才终于住进医院。


  可惜伯父没能撑过去,一开始大家都瞒着伯母。田牧依说,可伯母一直没有伯父的消息,渐渐察觉出了不对劲,不停追问,最后不得不把实情告诉她。


  伯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整个人都崩溃了。她不停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有时要打七八个小时,并不停托人给伯父找最好的医生。


  田牧依告诉记者,“她完全无法接受,伯父已经去世了”。


  “虽然身体在逐渐康复,但精神遭受了严重创伤”,田牧依很担忧,“伯母已经出院,还在隔离中。不知道以后见到亲人,能不能恢复。”


  娇娇也在隔离,“这孩子真可怜,小时候父母离婚,爸爸就不管她了。这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又失去了妈妈和外公。”田牧依心疼地说。


  3月22日,娇娇更新了自己社交账号上的状态——“所有痛苦我一人扛,假装坚强……”,田牧依看到后很难受,“我们也没办法,她只能自己承受这一切了”。


  田牧依还忧心娇娇的未来,“本来,他们家庭收入主要靠伯父和娇娇妈妈。伯母的退休工资低,现在精神又不大正常,她将来的生活都很成问题。”


  “虽然娇娇的舅舅会照顾她,但他只是垃圾处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还有老婆孩子要养。”田牧依叹息。


  4月4日,全国哀悼日。邱沙在长江边,看到一位阿姨捧着一束花走过来,静静伫立了一会后,把花投进江中,又对着江水鞠了三个躬。


  那天,在江边在街头,他看到三三两两的武汉市民祭奠亲人。“看着这些人,真的特别心酸,武汉这段时间太难了。”邱沙不知道祭奠场景背后,有多少无法弥合的伤痛。


  “候诊厅没人插队,没人喧哗,大家都在耐心等待”


  4月4日这天,夏宇琪和朋友捧着鲜花,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祭奠李文亮医生。“他去世的那晚,是我最难受的时候。我和家人一人坐一个角落,默默地捧着手机流泪。”


  中心医院门诊处在进行消杀,不能进入,夏宇琪和朋友绕了一个大圈,才找到献花的地方。“很多人在那里默默驻足,我们凭吊时也陆续有人加入。还有外地人在附近花店网购鲜花,托他们送过来。”


  3月28日,吕晓宇去医院眼科门诊做检查,“在武汉住了这么多年,这是我体验到最融洽的医患关系。”


  “候诊厅没人插队,没人喧哗,大家都在耐心等待,轻声说话,看完病都会说句谢谢”,在吕晓宇看来,这样的场景,跟他之前去过的所有三甲医院,都大不一样。


  “真希望灾难中建立起来的相互体谅,能成为常态啊。”吕晓宇感叹。


  三月中旬以来,武汉医院的普通门诊逐渐恢复。“说明医院新冠救治压力减轻,作为普通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很安心。”陈韧说。


  “医院防护工作很到位,门诊医护人员都是‘全副武装’”,吕晓宇后来做了一个眼科小手术,术前,他还按要求进行了核酸排查。


  “物理隔阂已开始打通,心理上的隔阂呢?”


  4月6日,在武汉市江汉区新唐万科广场一楼大厅,苏一久久无法平静——一个尚未复工的糕点柜台里,标示牌上面写着“新鲜每一天。生产日期:2020年01月23日”。


  糕点柜台的生意停留在1月23日,之后再没有开张。武汉这座有着一千万人口的城市,也在那一天切断所有对外交通,公交地铁停止运营,小区逐渐封闭管理……


  如今,武汉解封,这家糕点柜台何时能开张,他的经营者还好吗?


  苏一不敢去想这些问题,一场疫情,已经改变了太多东西。


  “珍惜生命,看淡名利。”聊起疫后心态上的变化,王晴川说了这8个字。


  “父母过去很节省,现在终于知道要吃好点,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张星星很欣慰。


  现在的武汉,即使在相对拥挤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也会下意识保持距离。


  “人们的物理距离远了,心与心更近了。连陌生人之间,也能感觉到更多的体谅。”夏宇琪说。


  夏宇琪对疫情结束后的生活是有信心的。“但我仍然担心,或明或暗歧视湖北人的现象”,她告诉记者,“反正我这一年是不会出湖北省了”。


  “我们武汉人有这样的力量,让生活一步步恢复正常”,吕晓宇说,“更重要的是,其他地区能不能真正接纳我们。这是彻底走出疫情阴影的关键。”


  “4月8号之后,武汉和其他地区的物理隔阂已经开始打通,人们心理上的隔阂呢?”吕晓宇很困惑。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记者刘梦妮)

< 12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