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主流媒体媒体合作新闻发布新闻人物媒体聚焦博客在线媒体访谈媒体评论媒体万象外媒看中国各国驻华使馆中国驻外使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服务 -> 媒体聚焦
保健医生董仲彬
2019-03-25 12:48  |  来源:中外交流网  |  作者:admin  |  点击:1140 次
  

12.jpg


  董仲彬,男,汉族,1967年1月30日出生于重庆万州,医学本科毕业,现任中国保健协会员工心理亚健康干预工程重庆办事处主任、中国保健协会全民亚健康干预工程重庆办事处主任、兼办事处抗衰老速效返青还壮研究所主任。师承国际针灸大师“董在岗”先生,独立从事经络保健二十余载,具有丰富的养身保健实践经验及健康理论指导水平,深悟大师绝学,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并多次获奖。曾获市《首届老年科技人保健》三等奖、《中华新论》贡献奖、《世界名医研究》成果奖。是《民间速效疗法》作者。《中国婚烟家庭》、《中国军人心理手册》的主编。


  民间速效疗法文化是流传于民间、未经教科书记载及传播,或未被经典理论解释、包容的群众性的自我医疗保健的方法。与正统的教科书相比,流传在民间的医疗方法显得内容丰富、通俗而有特色,因而被人们视为特色疗法。民间速效疗法多内外兼治,外治如针、灸、贴、蒸、洗、熨、吸等法,内治则以顶、串、截三法见长。民间速效疗法的医疗经验,为一些有识之士所重视并记載下来,如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及《串雅外编》就是最著名的。两书的内容,来源于老铃医的经验口授以及相传的民间方药。赵学敏以后,有位名鲁照的医家,增补《串雅》所未备的走方医术,书曰《串雅补》(1825),这也是研究民间速效疗法的重要参考资料。采用长寿运动操、刮痧、揪痧、火罐、点穴、按穴、针灸、气功等方法针对各科的疑难杂症。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和打开人体的毛细细孔使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或气血畅通,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现代临床中还是按照中医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保健医生董仲彬运用民间速效疗法作为重庆市民间的代表性治疗疾病的手段及学问,以技术为载体,通过高深的技术以及我们的使命精神“大医演道、仁济天下、一切为了人类健康”在重庆市以渝中区为首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及长寿区都在广泛的推广传播传承。


  民间速效疗法就是刮痧疗法、火罐疗法、气功疗法、心理学疗法和针灸疗法等多种治疗法的综合体。“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竟争力的加大,产生了许多与人类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的疾病,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与心理、社会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