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教育资讯校园文化海外院校招生/就业考试/培训留学/劳务中外大学生社团交流服务中心事件/热点名人堂学校联播教育时评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时评
评论:“不上学去网吧”的“野草莓”路在何方
2018-03-15 16:33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admin  |  点击:1119 次
  

  中外交流网消息:“少年遭围殴案”发生地北京市朝阳区奶西村,和众多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乡村一样,在这个村子里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以及他们的孩子。父母白天外出工作,无暇顾及他们。离开学校,男孩子基本都去网吧,无所事事地等待工作,这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奶西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为“少年遭围殴案”成为舆论焦点。面对这样的失范现象,公众通常都会惊诧不已,从法律、文明、社会心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口诛笔伐。然而,如果我们光感慨几句、惊叹两声,除了满足自身的道德虚骄之外,往往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关注这些青少年的生存生态,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周期变长、相关度降低,农民工子弟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人生出彩”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弟在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上存在缺失和短板,导致他们精神苍白,难以看到人生的光亮和希望,“少年遭围殴案”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农民工子弟的精神文化也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农民工子弟的人生,才会有更多光亮和希望。 (杨朝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