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隐忧如何破解?
虽然一些方面的经济数据比较亮眼,但也有一些细项指标令人担忧。其中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创下该数据2009年初以来的新低。
在2018年经济数据正式发布前,一些国际机构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渐趋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因劳动力供给逐渐下滑、资本存量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2019年中国GDP增速或将放缓至6.3%。
2019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怎样的走势?各方面潜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四季度经济增速的下滑,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都在回落,中国经济月度乃至季度的一些指标可能发生波动,这也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关键是要看全年、看走向、看趋势、看潮流。
不过宁吉喆也提醒,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活动也比较多。
在赵晋平看来,外部环境是2019年中国经济不容回避的问题。加征关税等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升级,这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将造成冲击,对跨境投资、进出口贸易也将带来负面影响。他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在2019年将回落0.8个百分点,这对大多数国家都将产生冲击和负面影响。
在外部因素以外,宁吉喆也提到,2019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例如,在就业方面,无论是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工人、熟练劳工和新型人才出现短缺现象。
“调结构是我们的重点,过去是速度规模为主,现在是技术或者品质、质量为主。”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亚玲指出,要坚持将解决结构性矛盾作为2019年经济建设的主基调,将新业态、新技术、新结构当做主题词。
过去一年,中国“四新产业”(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据介绍,2018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
新的一年,包括“四新产业”在内的结构调整将如何进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灵活性将是2019年中国经济开展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证。
在赵锡军看来,2019年很多政策措施将会延续上一年的稳健特点,在对内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样即使面临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政策体系的协调性也会更好,中国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力量和能力也会更强。“即便是不确定性加大了,我们也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记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