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浓
73岁的马里总统凯塔至今记得,196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非时,自己不到20岁,“人们夹道欢迎,高呼着‘周总理!周总理!’”
“中国是我们很早建交的朋友。自那以后,马里从来没有变过,一直坚定地推动与中国的友谊。”凯塔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动情地说。
“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许多非洲领导人不约而同向习近平主席谈到了这句话。
历史永远铭记,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
毛泽东当时以鲜明的态度向非洲朋友表示“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支持你们的”;周恩来三访非洲,最长一次达一个多月,赢得非洲人民广泛赞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心。
中国始终重视对非友好合作,双方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习近平主席深情回忆,他9次踏上非洲热土,以国家主席身份4次访问非洲。
2013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习近平主席就前往非洲,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发展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习近平主席这样讲述中非关系。
在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道出了中非友谊牢不可破的真谛: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这样的话语,情真意切——
“今天我们又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一堂,就像亲戚串门一样常来常往,我们倍感亲切。”
“凡是答应非洲兄弟的事,就会尽心尽力办好。”
连日来,无论是会见时,还是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总是感人至深,引人共鸣。
“谢谢,您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举手示意,用中文向习主席问好。习近平主席微笑着点头回应。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席到访塞内加尔;一个多月后,萨勒总统应约出席峰会。
老朋友相见,习近平主席愉快地回忆起在塞内加尔摔跤场“勇士们载歌载舞”的情景,“看到塞内加尔人民对中国那种深情厚谊,我觉得中塞友谊是深入人心的”。
历经岁月洗礼,中非情谊始终熠熠生辉。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从来都是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地互相支持。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地震后,赤道几内亚向灾区捐款100万欧元,对于这个刚刚走出赤贫的小国来说,相当于每个国民捐款1欧元。
非洲人民不会忘记,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中国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疫区,被誉为“最美逆行者”。塞拉利昂总统比奥说,疫情最严重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率先驰援。
4日,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同3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夫人按下座位上的按钮,点亮花坛中央红丝带,共同发布《中非艾滋病防控主题会议联合倡议》。
艾滋病防治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本次峰会为深化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这样的信任,令人动容——
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曾多次组织内阁成员观看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他在出席峰会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习和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国家发展十分重要。
“中国的成功是个榜样。”32年前就来过中国的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他向习近平主席坦陈:“科特迪瓦要学习中国的改革,中国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借鉴。”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为体现对各国的尊重与友好,按照习近平主席指示,中方作出了这样的精心安排:习近平主席要同所有与会外方领导人举行“一对一”会谈会见。
这是一张令人目不暇接的外事会见日程表:
9:55,苏丹总统巴希尔;
10:20,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
10:45,毛里求斯总理贾格纳特;
11:10,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
12:00,塞内加尔总统萨勒;
9月2日,一天11场双边会晤,转场精确到分钟。
这只是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工作安排的一小部分。
4日峰会闭幕当天,习近平主席更是连续12个小时开展高密度、高强度的国事活动。
叙友情、谈合作,每一场外事安排,都透着中非之间厚重情谊;
老相识、新朋友,每一次会见相聚,都印证兄弟般的真诚互信。
3日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璀璨,情意融融。
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艺术家们共同登台献上热情奔放的《舞动新时代》,少年儿童用魔术手法打开中国和非洲国家国旗,融合中国鼓乐、非洲布隆迪大鼓和尼日利亚鼓乐的《鼓角相闻》为中非合作鼓劲加油……
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举行宴会,欢迎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和夫人。
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真诚表达中非兄弟亲情:“以行动兑现承诺,以实干书写历史,让中非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让中非友谊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