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非”同以往的合作共赢之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的重大论断。
既是“主题”,又是“命题”,意味深长。
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在近代历经苦难后,深知和平的可贵、发展的宝贵……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
相向而行,守望互助。中非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成为回应这一时代命题的典范。
“中国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同时非洲也取得巨大进步。中非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能够使全人类获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习近平主席一言以蔽之。
合作共赢之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
合作共赢,经贸先行。
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在峰会期间很忙。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领导人到京后都与这位在非办厂多年的企业家见面,目的都一样:请他去投资。
“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鞋厂有近8000名当地人,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我还要在非洲继续扩大生产,计划到2030年带动10万非洲人就业。”张华荣说。
“据去年一份报告,在非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89%的员工是非洲人,给了我们大量学习技术的机会。”吉布提总统盖莱心中有“一笔账”。
合作共赢,绝非零和博弈,而是包容普惠、互利共赢。
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将国际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战略对接,中国扶贫思想经验与非洲减贫计划对接……中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发展与繁荣贡献智慧。
正是基于此,中国一系列倡议赢得广泛响应: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87个正式成员……
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为中非“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作出清晰概括。
这32个字,是对中非合作共赢之路的描绘,何尝不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最新阐述!
9月3日,国家会议中心外,嵌有中非合作论坛会徽的花坛绚丽夺目。
一年多前,就在这里,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目标。
一年多后,同样在国家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共同繁荣之路、务实合作之路、开放包容之路、自由通畅之路。
峰会开幕式上,一次次掌声,代表了人心所向——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9月3日下午,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明确宣布中国的“五不”政策,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0个多月前,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10个多月后,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面对来自非洲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友人,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
全场又一次热烈掌声的背后,是人们心灵的强烈共鸣!
一次“非”同凡响的新出发
2日上午,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一个简短朴素的外交仪式吸引了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商务部长、高级代表等出席——非盟驻华代表处和布基纳法索驻华使馆开馆仪式在此举行。
至此,中非合作论坛54个非方成员均已在华设立使馆和代表机构,中国与论坛非方成员互设代表机构实现了全覆盖。
这是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这是中非合作全面铺展的崭新起点。中非大家庭,携手从北京出发……
这是自信坚毅的新出发——
3日中午,走出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会场的中国中铁集团总裁张宗言,给万里之外的亚吉铁路运营指挥中心负责人文峰打了个电话:“我们要运营好亚吉铁路,让它成为拉动当地经济、促进中非友谊的示范项目!”
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和平安全……凝聚峰会成果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4日通过。
“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有可为!”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传达了这样的坚定信念。
峰会上,不少非洲国家领导人谈到,中国发展好了,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将给非洲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注入更多正能量。
“未来30年,非洲将经历巨大变化。”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信心满怀,“非洲已经觉醒,致力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真正的发展。有了来自中国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必将达到目标。”
“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方的努力已经充分表明,一个更加强大的非洲被看作是发展的机遇。”非盟轮值主席、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说,“相信中非合作论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是结伴而行的新出发——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得结伴而行。”这句非洲谚语,蕴含智慧与哲理。
“我高度重视中非关系,我深深感到,中非长期友好,命运休戚与共。双方是发展道路上的真诚伙伴,是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用精炼的话语为中非结伴作出精确的定位。
“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
“非洲国家最需要的是发展”“新时期,非洲需要投资、需要发展”“期待促进能源、电信互联互通,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参与到全球市场中”……峰会上,无论双边,还是多边场合,非洲国家领导人发出强烈呼吁。
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大行动”,为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非合作描绘了“路线图”。
满满的诚意,务实的举措,在峰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说,“八大行动”将对非洲大陆和平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说,“八大行动”的合作领域更广、主体更多元、路径更创新,更突出贸易便利化、绿色环保等时代主题,将造福更多中非人民。
中非结伴而行,更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重视探索发展之道。
峰会期间,在与习近平主席的双边会见中,多位非洲领导人表达了学习借鉴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意愿。
“中国的发展正在给非洲带来希望。非洲国家从中国身上得到重要启示。非洲国家和中国曾有过相似的遭遇和命运,中国的成功经验对非洲尤为重要。”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的愿望,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共同愿望。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外交理论和自身实践给出的中国方案,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共鸣。
在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看来,中非携手前行的全球意义,就在于为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探寻答案。
这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彼岸的新出发——
中非人口相加超过26亿,中非发展关系到世界约三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2013年3月,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首次出访即到访非洲,作出了这个重大判断。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中非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中非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走在了前列。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本次峰会的主题,更是各界与会人士的关切。
赞比亚总统伦古说,赞比亚愿同中方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各领域合作,带动非洲大陆及有关非洲次区域发展。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释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治理模式,传递出的是信任、尊重和合作共赢,而这正是非洲长期以来所期待的。”塞拉利昂首席部长弗朗西斯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曾这样庄严宣示。
“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负责任大国,秉承历史自觉的中国彰显责任担当。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历史性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丰硕,成就斐然,必将成为中非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会开启一个携手前行、同心逐梦的新起点,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记者李斌、熊争艳、丁小溪、韩墨、魏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