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中外纪实中国概况热点观察高层动态环球大观焦点关注图片新闻即时新闻高端访谈政策信息环球军事信息快递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视点 -> 焦点关注
远航 扬起“上海精神”的时代风帆
2018-06-08 13:42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admin  |  点击:15656 次
  

——写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


  中外交流网消息:海风阵阵,飞帆渺渺。浮山湾畔,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海天画卷。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在“帆船之都”山东青岛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同上合组织其他7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擘画上合组织发展宏伟蓝图。

世界风云激荡,人们相信,上合组织将更加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从青岛再启航,驶向光明美好的新天地。

 

35.jpg

焰火在上海黄浦江畔绽放(2001年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精神之光”标注新方位


  17年前,上合组织诞生于上海黄浦江畔,欧亚大陆出现一个崭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17年后的今天,上合组织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之一,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现在的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上合组织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务实合作成果越来越多,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同上合组织相伴而生的“上海精神”如同一座高耸的灯塔,为上合组织持续发展指引方向。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扩员后再次回到诞生地中国,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更具继往开来的特殊意味,承载着各方的美好期待。


  这将是世界舞台上令人瞩目的一刻——


  黄海之滨、山海之间,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们将在青岛峰会上留下组织扩员后的首张“全家福”。


  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后,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合组织的走向和作为备受关注。


  “上合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当代国际秩序的承重架构之一。”俄罗斯《独立报》评价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首度以“欧亚八国”的形式举行,“堪称年度重大国际事件之一”。


  这将是上合组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程——


  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经过17年成长,上合组织已逐步形成一套稳定而有效的机制体系,拥有了作为一个高水平国际组织应具备的各项要素和法律基础,为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结过往,规划未来。峰会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将共同签署并发表青岛宣言,批准10余份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文件。


  人们期待,在轮值主席国中国的推动下,青岛峰会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绘制一份规划全面、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蓝图。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认为,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上合组织面向未来、拓展合作的价值愈发凸显。


  这将是中国推动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精彩一章——


  由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秘书处设在中国境内……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对上合组织成长一路呵护,把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过去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元首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不断丰富“上海精神”内涵,为上合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担任主席国一年来,中方以弘扬“上海精神”、挖掘扩员潜力、促进团结合作、共谋稳定发展为出发点,推动各方为青岛峰会积累主要成果。


  “中国不仅在合作理念、发展思路、目标设定上引领多边合作,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具体方案,承担更多责任。”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说。

 

36.jpg

  2018年6月6日,约300名来自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多国工商界代表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力量之光”注入新动能


  “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习近平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出“上海精神”的“力量属性”。


  上合组织从来不是清谈馆,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拥有思想的力量,更具备行动的能力。


  17年风雨兼程,17年携手并进。上合组织凝聚力、行动力、影响力持续增强,不断开创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担任主席国一年间,中方推动各方政治互信升至新高度,安全协作取得新进展,务实合作实现新突破,人文交流收获新成果,为青岛峰会的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12 >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