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会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
答:“一带一路”倡议让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看到希望,并能紧密合作,继续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沿线国家应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从去年开始,欧盟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地提到公平贸易,而不是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的概念是模糊的,世界贸易组织就没有给出过一个完整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能让欧盟相信自由贸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中国能够和那些自由贸易的受益国紧密合作的话,这将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问:如何让“一带一路”倡议为更多国家、人民支持和理解?
答:我觉得让西方国家正确理解“五通”所能带来的收益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用对方的思维,用对方的语言,用对方所熟悉的模式来阐述,使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新概念、新理念,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中国的智库机构可大有作为,与欧洲一些政府机构、智库建立沟通机制,把中国的合作建议更好地、更全面地传递给当地。
问:您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答: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总是有受益多的一方,也总是有受益少的一方。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怎么去处理好这中间的差距,是一个挑战。比如说在欧盟和中国的贸易关系问题上,欧盟无法理解有关反倾销的问题只涉及到贸易总量的1%,中国为什么要这么计较?而对中国来说,即便只有1%,它也涉及到很多的企业和很多的就业,涉及到民生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沟通、理解处在不同层面上。从基础的层面上,要考虑到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要考虑国家的发展、全人类的发展,要把不同层面结合起来,达成一种共识。(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 潘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