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从1月起,各省陆续进入地方两会时间。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召开了2017省级地方两会,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出炉。两会上,各省都制定了哪些发展改革小目标,百姓关心的众多社会民生话题又将如何保障,一起来看看。
治霾,有决心也有目标
2016年冬,席卷全国多地的几轮雾霾让“治霾”继续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成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治理雾霾,各地不光有决心,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多个省份也提出了明确的治霾目标。
北京提出,2017年,将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天津提出,要改燃关停7台煤电机组和380座燃煤锅炉,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00家,PM2.5年均浓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
河北提出,今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6%以上。
河南提出,确保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空气优良天数200天以上。
陕西提出要力争关中地区PM2.5浓度降低3%以上,优良天数平均增加5天。
吉林提出,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
落实河长制,多地在行动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对外公布,该意见明确了推行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落实‘河长制’”成为今年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宁夏提出,推行“河长制”,加强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重点湖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取缔企业直排口,严厉打击污染黄河行为,坚决保护好“母亲河”。
北京明确,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改善国家和市级监测断面水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9条,完成57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云南提出,要狠抓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和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消化“僵尸企业” 继续坚定不移去产能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在已过去的2016年,各地坚定“去产能”,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去产能”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议题。
河北结合本省实际,提出坚持“去”字为先、钢铁为重,强化政策引导,严格排查核验,决不违规新增一吨钢铁。
山西、内蒙古、青海都表示,化解过剩产能将更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吉林新一年的去产能目标不仅具体到数,更具体到企业,明确通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80万吨,亚泰水泥等企业压减水泥熟料产能500万吨。
广西披露将为“僵尸企业”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机制。
安徽、河南、甘肃等地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去产能决心,提出在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同时,要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四川、云南则明确要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
“中国制造”为各地打开发展新思路
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落后,要实现行业、企业更好的发展,“去产能”就一定要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相配合。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6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2017年,河北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辽宁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已推进首批5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17.2%。2017年将瞄准中高端,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推进10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
湖北省代省长王晓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湖北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必须以新应新、以变应变,让传统动能焕发生机,让新动能挑起大梁。2017年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宁夏、新疆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本地行动纲要。宁夏特别明确要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化,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高效发展。新疆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将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动能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