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资讯交流文艺品评文化活动演出团体中外交流艺术团艺术家文化遗产社团组织中外交流书画院中外艺术团文坛往事文化时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资讯交流
孔子诞辰2566年 在世可考孔子后裔达百万人
2018-03-23 16:04  |  来源:钱江晚报  |  作者:admin  |  点击:17383 次
  

  大陆孔氏家庙有三处 浙江独居其二

 

  孔子后裔徙浙江前后已逾千年,其间发生过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孔氏南宗的传承和袭封、楷木圣像之古今,以及孔氏家庙及祭孔,都是其中之一。

 

  中国历史上,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奉孔子为“万世师表”,对孔子追封谥号,对其嫡裔宗子封爵增隆。

 

  郭学焕第一次踏进衢州孔庙参观时,在思鲁阁看到,供奉在案桌上有一对孔子与亓官夫人楷木像,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雕刻。这是四十八世孔端友南渡时随身携带的几件珍品之一。

 

  1930年初夏,龙游籍鉴赏家余绍宋先生拜谒家庙时,曾为两尊楷木像摄影并题词,题词里有这样一段话:“今观两像,木理坚结,几化石质,而雕刻又极古朴浑穆,虽不敢(说)必其出于子贡,要为汉以前人制,则无可疑。”

 

  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上也曾有它坎坷的经历。1939年,日寇入侵时,为保护圣像免遭劫难,国民政府令七十四世孙、孔氏南宗奉祀官孔繁豪,护送楷木橡到龙泉、庆元,后在庆元县县长吴醒耶的帮助下,落居庆元县大济村。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27日,圣像终于迎回衢州家庙供奉。其时,还举行了隆重的圣像还庙典礼。

 

  后来楷木像借于山东省曲阜县文管会用于复制,借期半年,后因故未归还的这段历史,也成了往事。

 

  然而历史事实终归是历史事实,只能正视,不能回避,更无法抹去。前几年终于得知圣像尚在,值得庆幸,但是不能复归,对于孔氏南宗来说,乃是一大憾事。

 

  全国的孔庙很多,州、县皆有,也是州、县学所在地,故亦称“文庙”。只有孔子子孙所建祭祀先祖的,称孔氏家庙。

 

  如今大陆留存的家庙仅有3处,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除山东曲阜外,还有两处在浙江,一是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二是磐安榉溪孔氏家庙。

 

  两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 南宗祭孔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孔庙祭祀中断达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国泰民安。

 

  200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在衢州孔氏南宗故里衢州,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孔首次祭孔暨国际儒学论坛。祭祀大典在南宗孔庙大成殿前举行,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内外嘉宾七百余人参加公祭。

 

  首先提议恢复祭孔的是孔氏南宗宗子、大陆最后一代奉祀官、七十五世孙孔祥楷,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大心愿。

 

  南宗祭孔一大亮点是按照现代人祭孔的方式,由社会各界公祭。现代人祭孔,着现代服装,吟诵的是“子曰”,没有华丽的服饰、舞蹈和古乐旧器的演奏,两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

 

  祭孔前,孔祥楷经过认真思考,并听取各方意见,把大成殿内原来奉祀的“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认为孔子不是神,儒学不是教。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初衷是治世治人,以和为的,以仁、义、忠、信、恕为径,求得社会和谐,进而达到“大同”。孔子是人,是二千多年前的一位贤哲。故而,孔子牌位不应写上“神”字。

 

  2011年,南宗祭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2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