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美双边关系的经典论述。当前,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召开,围绕经贸合作这一重头戏,本次对话中三大“悬念”为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也成为外界解读中美经贸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会否提速
“考虑到两国的诚意,此次对话势必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进度。”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指出。
周世俭分析,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并不强劲。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强劲复苏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内“压倒一切的任务”。从这一层面讲,美国亟需来自中国的投资。
“然而,相较于欧洲,中国对美投资近年来却屡屡面临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周世俭指出,中国已经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阶段过渡,中企“走出去”势头强劲。在此形势下,与美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无疑将助中企投资美国。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同意上述研判,他进而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中美市场相互依赖性在增加,彼此之间的共识也在增加,在此形势下,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将有助于未来两国自贸区的建设,同时促进全球自由贸易。
一个值得提及的背景是,就在去年此时华府举办的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同意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原则进入双边投资谈判的实质性谈判,这被视为谈判的一个里程碑。
需要指出的是,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中美双方目前只是确定了相关原则,具体怎么实施,还不完全明朗。“而且双方实现对等开放会有问题。”
“美国希望通过谈判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也是目前中国所不能承受的。”周世俭指出。
人民币会否“如愿”升值
与前几轮对话一样,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跻身美方的关注焦点之一。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日前表示,人民币仍然被低估,他将在本轮对话中就该议题向中国施压。
“美国的这一要求没有道理。”周世俭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是汇率的市场化,而不是一味的升值。美国此举,只是想扩大对华出口优势。